發揚革命精神 共創幸福生活
近期在集團經理辦公會上,田總帶領大家觀看了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《為祖國而戰》。紀錄片生動再現了那段血與火的歷程,在慘烈的戰爭中,英勇的志愿軍將士用血肉之軀,用鋼鐵般的精神意志,用處于絕對劣勢的武器裝備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作戰,創造了驚天地、泣鬼神的戰爭奇跡,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。8月20日,紀錄片看完后,田總有感而發,講了七個方面的感受,田總的講話思想深邃、內涵豐富,對指導我們的工作、生活有重要的教育意義。
一是正確的戰略決策和團結一致的精神至關重要。如果說建國前的國內戰爭是新中國的開國之戰,那么朝鮮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。歷史已經證明,黨中央和毛主席所作出的抗美援朝的決策無比正確。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打破了美軍“不可戰勝”的神話,維護了東方和世界和平,打出了國威、軍威,極大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,而且全面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,民族自尊心空前高漲,民族團結空前鞏固。黨中央“抗美援朝,保家衛國”的英明決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,當時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,工人農民積極發展生產,醫療衛生、交通運輸系統組隊開赴前線……為了支援前線,社會各界廣泛掀起捐獻運動:江蘇泰縣姜堰學校的孩子們發起了捐獻“兒童號”飛機的倡議,立即得到全國小朋友的響應;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半年在全國巡回義演170多場,用義演的收入捐獻了一架“常香玉”號戰斗機;全國佛教界捐獻“佛教號”飛機……據統計,到1952年5月,全國人民捐獻的款額高達55650.37萬元,可購買戰斗機3710架!正如毛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經驗時所指出的那樣:“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: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,是惹不得的。如果惹翻了,是不好辦的”。
二是堅韌不拔,百煉成鋼的精神意志是克敵制勝的法寶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,志愿軍戰士不怕犧牲、前赴后繼、視死如歸令人感嘆。有一個老兵,參加過上甘嶺戰役,他們連上去不到三個小時,死得只剩下三個人了。那時候,有個順口溜,說是抗美援朝有“三快”:“跑得快、升得快、死得快。”兩條腿要和美國的汽車輪子賽跑,所以叫“跑得快”,“升得快”,是因為死的人多,只要活著的,很容易升官,但是升了官,再打一仗,又死了,所以還有一“快”,叫“死得快”。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的裝備也太差,后勤也跟不上,當年非常艱苦。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一支軍隊能忍耐這種艱苦。如果是美國兵,這樣的日子他們一天也過不下去。當時沒有吃的,連吃兩三月的土豆,炊事班把土豆運上陣地,全凍成了冰砣砣,咬不動,大家就把土豆放在腋窩里把它焐軟一點,這樣才能吃下去。有一個老戰士參加過長津湖戰役,他說當時零下三十度,只有一個空棉襖,腳下還穿著膠鞋,運動中還可以,不算太冷,可是還要根據需要潛伏,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,一動不動,一次潛伏下來,就要凍死十幾個。但就是凍死,志愿軍戰士也沒有一個暴露目標的。
三是靈活的戰術思想是勝利的重要因素。志愿軍將士誓死如歸的精神是抗美援朝勝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但是贏得勝利,一要“不怕死”,二要“會打仗”,我們的志愿軍并不是單純的依靠人海戰術,而是非常注重戰術思想的運用,善于靈活的打擊敵人。在朝鮮戰場上,我軍的主要作戰對手,是頭號帝國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武裝力量。他們擁有先進的軍事裝備和極強的火力,是諸軍兵種聯合作戰。而我軍則基本上是以“炒面加步槍”的劣勢裝備和以步兵為主的單一軍種,與其相抗衡。交戰初期,這種敵強我弱、敵優我劣的態勢,尤為明顯。但是我軍并沒有怨天尤人,而是揚長避短,從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實際出發,創造了許多適合新情況的戰術原則和方法,如前期的運動戰演變為后期的陣地防御戰,先打偽軍,后打美軍,近戰夜戰,坑道戰,黃昏進攻,拂曉解決,談打結合,以打促談,軍事斗爭與政治外交斗爭緊密配合,等等。實踐證明,這些靈活的戰術是我軍戰勝敵人的有效手段,是變劣勢為優勢,變被動為主動,大量消滅敵人的重要方法。
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已散去60多年了,但這場戰爭留給我們的許多寶貴財富,值得我們回味,啟發我們思考。回顧這段難忘的歷史,我們深知勝利來之不易,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我們廣大干部員工,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工作、生活環境,努力學習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和信仰,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,不畏艱難險阻,更加扎實地工作,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! 周國慶
添加時間:2011-08-31 瀏覽次數:7989
下一個:沒有了